淮河源头满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油茶果挂满枝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留着绿水青山,换来的是‘金山’。”河南南阳市桐柏县江姬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忠海说。
储配,通海顺畅,水上安全更有保障。
十年来,一批淮河治理工程稳步推进,为淮河流域舒展筋骨。根据“来水快,泄洪慢”的特点,上中下游因地制宜地修建了水库堤防和畅通的河道,流域基本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蓄洪区分洪河道控制枢纽和防洪调度指挥系统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河水清澈,岸边绿美,水生态持续改善。
目前,淮河流域河长制已全面建立,共有河长27.2万条。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发现的7787个问题已全部解决。
自然资源部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开展生态修复等方式,推动江苏省徐州盐城试点探索,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促进河湖面貌显著改善;山东省邹城市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打造“生态高地”。
封闭水网,科学调度,高效配置水资源。
十年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流域内已建水库6300多座,塘坝约40万座,引水工程约8.2万处。主要省际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逐步推进。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引江济淮和苏北调水工程的建设,促进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格局的逐步形成。
结构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好山好水助力绿色农业发展。去年,安徽省蚌埠市新增稻渔综合种植面积1.91万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为72.4%。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临沂市强化“一束光”,为激光产业建链补链强链。
创新,新动能更强。十年来,流域各地强化协同创新能力,共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共享,改善民生福祉。
“泥路变成了硬化路,垃圾有了管理,污水有了排放,河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人们住得更舒服了。”山东省泗水县四合街道西曲寺村村民苏说。泗河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水系的重要支流。当地1200公里河湖岸线实行网格化管理,543名河湖长开展常态化巡查,让四合成为群众的幸福河。
城乡供水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不断推进。十年来,流域18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5000多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安全水优质水。
经济发展注入“富水”。十年来,流域各地提高了水资源供给保障标准和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到目前为止,该流域已经建立了四个灌溉系统,包括水库池塘和大坝河流和湖泊机电井和引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