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游戏开发平台“翱翔在手掌中”,飞天云动以风口浪尖的“元宇宙”为卖点,但去年底给了钟表香港证券交易所,但中途受挫,今年重新开始了与港股的战斗。
在此次港股IPO的二次碰撞中,飞天云在一份招股书中300多次提及“元宇宙”,募集资金开发飞天元宇宙平台,未来是否会成为港股的“元宇宙第一股”? 一起分析一下吧。
坐上“元宇宙”的风口
两度冲击港股IPO
近日,飞天云动开始招股,拟发行2.715亿股,募集股价为2.21-2.88港元/股,最大募集资金或达7.82亿港元,将于10月7日结束公开发售,10月18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关于此次IPO募资的用途,招股书显示,将在未来12-36个月开发飞天元宇宙平台,选定合并收购战略投资,主要用于增强公司研发能力和改善服务及产品; 用作运营资金和一般公司的用途。
AR/VR营销服务“见顶”
毛利率最低
让我们看看飞天云动的财务报表。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飞天云动的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39亿元和5.95亿元。 利润分别为4187.9万元6025.2万元7171.9万元,呈逐年增加趋势。 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实现收入2.29亿元,利润3820.5万元。
从业务收入份额来看,AR/VR营销服务占“大头”。 飞天云动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AR/VR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4.6%41.9%63.2%,2022年第一季度占比72.3%,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的AR/VR营销服务收入达到4年以来的最高点,超过了7成。 相反,AR/VR内容和AR/VR SaaS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仅为23.5%和4.2%。
但是,收入占一半的AR/VR营销服务的毛利率最低。 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第一季度分别为21.2%19.4%21.7%23.0%,而同期AR/VR内容AR/VR SaaS的毛利率为50%左右。
对此,飞天云动解释说,由于产品和服务的不同,毛利率可能会不同,因此产品组合的变动会影响整体的毛利率。 公司综合毛利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IP和其他业务毛利率的变动。
事实上,AR/VR营销服务收入的“高占有率”离不开AR/VR广告的高额点击转化率。 2019-2022年一季度,飞天云动的流量获取成本分别为1.15亿元1.38亿元3.11亿元和1.27亿元。 今年,流量获得成本在总成本中达到81.5%。 分包开发成本使用原材料成本等在总成本中只占流量获取成本的“零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