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的元宇宙遭遇现实尴尬。
另一方面,苹果CEO库克在采访中给元宇宙泼冷水,称带来下一次互联网革命的是增强现实,而不是元宇宙。在他看来,AR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很快就会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
据陀螺研究所统计,2016年至2022年上半年,AR/MR相关融资从2019年开始稳步上升。2021年,AR/MR投融资案例达到338起,融资总额达到554.4亿元,是2020年的两倍多。2022年上半年,AR/MR投融资案例172起,金额312.6亿元。
左边是Meta,右边是apple。
去年年底,扎克伯格提出了他对超宇宙的美好愿景。他认为,在未来,人们将在虚拟的世界中工作聚会学习和娱乐。正因如此,扎克伯格投资了近100亿美元,将Meta的未来押注在虚拟现实上。
事实上,Meta的VR头显确实垄断了市场。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356.3万台,其中Meta占据了全球VR市场90%的份额。截至今年6月,2020年10月发布的《Meta Quest 2》全球销量已超过1480万部。
其实这和扎克伯格的计划差不多。“超宇宙的投资不能马上带来利润。预计这十年后,它可能更像一个真实的商业故事。”
宇宙遥远而模糊的未来让很多公司持怀疑态度。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他并不看好元宇宙作为未来的趋势。“VR可以经常使用,但不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他将目光转向了在物理世界中叠加信息的增强现实。他认为AR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很快就会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一样无处不在。
此前,库克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AR的重视,甚至声称这是一项类似于智能手机的革命性技术。鉴于苹果在iPhoneiPad和Mac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苹果对AR的乐观态度可能会吸引更多人进入其硬件软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论选择AR的原因,罗永浩和苹果差不多。他认为,VR的本质更像是游戏机,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今年6月,罗永浩在债务接近还清后,宣布将重心转向ar创业项目。具体到公司计划,他说硬件团队每年会开发一款工程机。原则上不会对外销售,只会在商业化门槛和整体环境大致成熟之前,在内部开发使用。
“如果过程顺利,再加上一点运气,我们想在AR时代做出类似2007年iPhone iOS的东西,在下一个平台上成为类似苹果的公司。”罗永浩直接针对苹果的口气也不小。
那么这是一个好生意吗?
接近c端
IDC统计显示,2021年全球VR/AR终端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戴设备出货量达1095万台,AR设备仅28万台,其中80%为企业用户。可见VR和AR经常同时被提及,但发展并不同步。
这对应了科技产品走向C端必须面对的几个挑战:技术成熟度内容生态成本和价格。
朱明明认为,谈产品质量,技术的难易程度和先进程度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光学技术和产品形态之间没有优劣,只有场景适不适合。
但是站在消费者这边显然面临更大的挑战。“消费用户对产品没有最好的要求,只有更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希望它像VR一样视野开阔,像普通眼镜一样薄,甚至希望更轻,能支持一天甚至更长的续航时间,不伤眼睛,足够丰富好用。”朱明说。
在内容上,它的完善往往与市场的成熟相得益彰。随着AR的不断发展,量产规模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AR软硬件领域,整个生态将会一片繁荣。
朱明明认为,2026年将是AR产业的关键时刻,AR能否成为通用终端还有待观察。“无论是关键部件整机产品和软件开发,还是AR眼镜中芯片光学电池等各方面的技术研究,现在都在不断突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