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象意义上,寒潮有一个严格的门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树南表示,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一次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某地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低8,或48小时内降低10,或72小时内降低12,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门槛不同,寒潮标准会有所不同。
为什么隆冬的寒潮比春秋少?杨舒-南解释说,春季和秋季是季节转换期,夏季风和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和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波动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本气温较高,初级冷空气往往还没开始就明显上升。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很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隆冬时节,基础温度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范围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相对少见。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地区,多地累计降温幅度达12 ~ 18,局地超过18。气温0线南压至华南中部,广州南宁香港出现降雪。受寒潮过程影响,6以上降温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1%,影响人口11.8亿人。
应采取“二加三防”防御寒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