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口包装纸怎么用,垃圾分类后是怎么回收处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垃圾垃圾随处可见!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管理管理者,首先从自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管理,一方面可以把有毒有害的东西区分开来处理,杜绝垃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回收利用,提取有用资源循环使用。减少有毒害的垃圾进入地下或空气中,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住环境的清洁优美。生活垃圾分为三大类:有害垃圾、湿垃圾(有机垃圾)、干垃圾(无机垃圾)。目前处理垃圾主要采用分类进行回收,堆肥,填埋,焚烧四类。
日本怎样用27年时间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
最近上海和北京开始的生活垃圾分类,引起不小的关注度。对大多国民而言,垃圾分类这件事只听过,没干过。街头大小垃圾点,最多两个箱子。一个写着可回收利用,一个写着不可回收利用。这很好理解,废品回收站收得就是可回收利用,不收得就是不可回收利用。但在实际操作上,有多少人把纸壳、易拉罐一起丢进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而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箱里,只惨兮兮地躺着几个塑料瓶子。是的,当我们扔垃圾的时候,只有瓶子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当然,与垃圾分类达到登峰造极的日本不同,我们的垃圾是可以卖钱的。也就有了废品收购站,有了拾荒者。说到拾荒,大概能想到的就是拣瓶子、纸壳、铁器等可以卖钱的物品。但早些年,还有一种拾荒者,他们不光捡这些东西,还捡打包丢弃的剩饭剩菜,或者哪怕是变质了的所有食物,这些食物被捡回去喂猪。那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猪都是吃粮食长大,也未必打激素,而是吃垃圾长大。
那么日本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呢?可以卖钱吗?答案是基本不能。中国有走街串巷回收冰箱彩电的人,如果在日本想要扔一台家电怎么办?
首先要打电话预约相关的回收单位和公司,告诉他们你要扔什么东西。然后那边会到时间来把家电拉走。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你还要付给他钱。什么?不是他把你的家电拉走了吗?是的,在日本要这样理解:是他开着车来把你的家电搬走,然后找地方处理掉,这里涉及一系列人工费和运费。至于处理的价钱,以冰箱为例,日本购买一个二手冰箱便宜点的约两千人民币,而处理冰箱则要花费少则四五百人民币。
便利店就可以买到的垃圾回收券
刚到日本时,住在公共宿舍,窄小的厨房里面摆了四个大垃圾桶,分别装生活垃圾、塑料瓶、玻璃瓶、金属器。另有奶盒、纸壳等要单独捆绑。可以说,来日本的第一堂课就是要学会垃圾分类。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很麻烦了,那么关于一个矿泉水瓶,竟然能分出三种垃圾,甚是让人崩溃。瓶盖和瓶身都是资源垃圾,但是瓶盖有色,瓶身无色,要分别丢弃;瓶子的包装纸,是可燃垃圾,分别丢弃。初来乍到,根本不明白也不理解这些繁琐的过程,但又不得不按规矩办事。
说到塑料瓶,众所周知这是可回收资源里的老大哥。以日本为例,看看你废弃得瓶子是怎样涅槃重生。
第一步:市民废弃
把瓶子的瓶盖和包装纸分离——洗净瓶内壁——踩扁——收集日丢弃
第二步:市政回收
收集——筛选——压缩捆包——保管
第三步:企业回收再利用
净化重制(再商品化)——薄片化——成品制作
可见,就一个矿泉水瓶而言,分类回收不仅使资源重新利用,也可将垃圾分类作业细分化,减少处理成本。面对每天不断出现的垃圾,全靠集中丢弃处理的话,不仅无法回收利用,提高回收成本。还让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变成污染环境的祸首,这是一举两害的事。
上海等地刚开始得垃圾分类试点,有点像先让一部分地区垃圾先文明起来的意味。面对着大妈每天一问——你是什么垃圾,你难道不想尽快解锁垃圾分类的全部技能吗?
那么,日本人天生就会垃圾分类吗?显然这世上并没有这种人,那日本人是怎样做到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的日本垃圾历史。
日本国土面积窄小,独立于大洋之中,在垃圾消化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和日本社会背景,逼迫日本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处理的国家。而即便是这样,日本的垃圾问题就像一块永久的脓疮,在日本社会永远无法愈合。尤其是中国等国家不再接受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垃圾之后,加剧了日本垃圾处理得压力。
关于日本“核垃圾”的书籍(泽田岚 著)
日本人对于垃圾处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早在明治早期就有相关法律颁布,但是成效不大。日本近代化以来,工业大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大量出现。但是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措施,路边街角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垃圾。由于国土面积小,宜居的土地更少,人口密集。大量的垃圾堆积在路边,滋生大量蚊蝇,诱发疾病。当时的学生上学,要随身带着苍蝇拍,用来驱赶蚊虫。
明治时期街景
1900年,日本就颁布了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污物扫除法》。法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定了行政部门的职责,另一个是关于垃圾焚烧。其中,污物主要分为垃圾、污水、粪便、污泥。该法规还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垃圾的收集归国民个人职责,垃圾的处理要政府部门统一来做。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各地政府在处理垃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有悖于法律的初衷。最终变成,垃圾处理“外包”,政府负责外包公司的委托和监督。因此日本研究者称,这部法律只能算日本垃圾处理法规真正的祖宗,实际上是失败的。
但它明确规定了,“垃圾要尽量焚烧”以解决垃圾的堆积问题。可是怎么烧呢?当然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污染化焚烧,而是“野烧”,就是粗放型的把垃圾堆在一起烧掉。
但当时人们都乎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当时日常消费品的形势比较单一,比起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将成为日本环境污染的最大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期,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生产垃圾。二战期间,东京空袭所造成的建筑物毁坏,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再有当时的国民并没有环保意识等一系列原因,让日本面临着与垃圾的新战争。
为了减少垃圾堆积造成的蚊虫和疾病肆虐,日本民众动用各种方式来治理垃圾。比如用手推车收集陆地垃圾、用船只清理河道垃圾。这些垃圾去向,有的焚烧或是填埋到河床,更多的是填埋在如今被称为“梦之岛”的东京湾,就是如今品川、港区那一带。从地图上看到东京湾沿岸方方正正的“陆地”,实际上是填海造陆而成。还有众所周知的东京迪士尼乐园,也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而支撑着那片“大陆”的多半是垃圾。有日本网友说,如今天堂一样的地方,有几个人知道,那下面还有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建筑废墟,仿佛掩埋地下的还有死于震灾的亡魂的哀声怨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日本的土地和河流被大量工业废物污染,成了社会公害。工业化污染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两次较大的事件有:熊本县某化工厂化工污染造成的水俣病、岐阜县神冈矿山污水排放造成的骨痛病。政府意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性,于1970年颁布了处理工业废弃物的相关法律——“廃棄物処理法”,将废弃物分为“一般废弃物”和“生产废弃物”。生产废弃物受到了管制,工业废物不再可以任意排放。
香川县不法废弃问题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是日本经济泡沫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国内消费最繁荣的时期。随着塑料制品和家电产品的大量使用,商品的包装变的繁杂精美,家庭垃圾变得多样化,并且多数垃圾是可回收利用垃圾。为了处理家庭垃圾和资源再利用,日本政府在得到国民的支持和配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
1992年,“第一届垃圾减量全国促进大会”召开,向国民介绍垃圾减量的知识和征求意见。
1993年5月30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垃圾减量促进周”开始,在电视和各地现场倡导垃圾减量。
而日本的垃圾分类,于1970年最早在静冈县沼津市和广岛县广岛市开始试点。80年代后期,垃圾分类开始向全国推广。在上述全国性宣传过后,日本的垃圾分类开始走向更细分化和更合理的回收利用。
大型活动会场,会设有专门垃圾分类丢弃的场所,并有工作人员指导
垃圾的分类回收这件事,真的就是政府下令,民众执行这么简单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地说,垃圾分类回收方便了市政部门的管理,对于民众只有增加生活成本和浪费精力。不必细说,从以前的汽水瓶子可以随便丢弃,到要把盖子扔进这里,包装纸扔进那里,瓶子单独回收,这确实是件浪费生命的事。
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孤寡老人住在“垃圾堆”里,为什么会这样呢?留学生无故消失,留下大量生活垃圾,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垃圾分类太麻烦。
然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说是全民的功劳。日本民众是怎样做到自发的、心甘情愿的将日常垃圾仔细分类,分时间和日子丢弃,还要自掏腰包处理垃圾的呢?
“不法粗大垃圾回收是犯罪”的海报
日本人并不是天生就会丢垃圾,但是从知道丢垃圾的那天起,日本的孩子就明白垃圾不能随便丢,应该分类。日本的幼儿园,环保事务局会把垃圾回收车开进幼儿园,在讲台上摆上贴着不同标签的垃圾桶,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得学会辨别垃圾,学会分类扔垃圾。
想起刚来日本的时候,也跟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塑料瓶和一个苹果模型,让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指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垃圾,简直毫无羞耻。现在想想,那个苹果模型应该算不可燃垃圾吧。
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训练
在国民教育当中,日本政府已将垃圾分类纳入教育范畴。所以从第一代受到垃圾分类教育的孩子作为起始,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渗透到国民的习性当中。当然,面对日本垃圾分类的繁杂,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丢弃时间。各市、区会根据当地情况,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丢弃的公告。外国人第一次去市役所登记住所,一定会拿到很多文件资料,包括市/区地图、就近避难所、公共设施,还有一张彩印的垃圾丢弃公告。
松户市垃圾分类公告
垃圾分类丢弃的另一个好处是知道要节约,避免浪费。假如买一个冰箱,对于普通市民,不到不能用是不会换的,一是费钱,二是费时间。
在具体操作上,日本的垃圾分类尽管复杂,也不考验智商。如果实在是懒得分垃圾,找住处的时候,可以找那种不需要自己分垃圾的公寓。只要每个月交几千日元不等的管理费,简单把垃圾分为塑料、玻璃、金属、纸箱子和其他垃圾。用规定的袋子装好,扔在住所附近的专用垃圾箱里,会有公寓管理人员帮你分类。
松户市专用垃圾袋
假如在扔垃圾时,一个玻璃瓶里面嵌了很多金属片,这该怎么扔呢?答案是日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扔。总不能把瓶子砸碎,把玻璃渣和金属片分开丢弃。
因此垃圾分类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商品的生产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时刻注意到所生产的产品哪一部分会成为垃圾,会成为怎样的垃圾,以配合垃圾分类。
1995年,日本政府对应全国开展的垃圾分类运动,制定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据调查,包装用品的废弃物占家庭废弃物总体积的60%,占家庭垃圾总重量的30%。因此,该法令规定,商品的制造者要尽量减少包装的使用量,还要在包装上标注该包装是哪种废弃物。比如包装纸的轻薄化,塑料袋的有偿使用等。这里还要用塑料瓶说事,日本的饮料塑料瓶都是透明的,因此在回收时更加方便。目前国内的塑料瓶,依旧存在有颜色的瓶子,这就给垃圾的分类造成了麻烦。当你拿着雪碧和娃哈哈矿泉水准备扔的时候,就是“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的问题。在此,希望商品的制造者,能充分考虑消费者丢垃圾的不易,请统一使用透明塑料瓶。
(日本配合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家电再利用法.1998、食品再利用法.2000、建材再利用法.2000、车辆再利用法.2002、小型家电再利用法.2012等)
一般废弃物与产业废弃物垃圾减量化的效果:
红线为减少的量(不断增加),蓝线为最终处分量(不断减少)
各类垃圾所占比例
除了市民意识的提高、生产商的责任意识,还有一个项重要工作是属于政府。数据显示,以有100万人口的川崎市为例,该市的年度预算总额为6180亿日元,其中废弃物相关支出达到223亿日元,占总预算的3.6%。细分起来包括人工费、垃圾回收设施维修费、垃圾车购买维修费、运输费、垃圾处理费、调查费等等。
对国家而言,经济账要算清楚才行,单纯的看到这笔支出,显然垃圾分类回收在“劳民伤财”。但是背后的对资源再利用和环境效益则不可计数。2012年,日本塑料瓶的回收率达到了90.4%,其中80%在国内加工再利用,利用率为85%。随着日本商店和超市出入口处放置的塑料瓶回收机器不断增多,日本国内就塑料瓶的回收利用率还会增加。反过来想,这些塑料瓶如果都焚烧、填埋,甚至流入山林河流,这不光是资源浪费,还会遭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日本垃圾回收利用流程
除此之外,日本目标明确地提出垃圾处理的三个方针——3R(Reduce、Reuse、Recycle),分别代表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资源再生。
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上,要政府、国民、企业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千世万代地延续下去。
松户市政府垃圾分类网页
分为:家庭垃圾丢弃方法、家庭垃圾收集日、家庭垃圾分类方法等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如今看来已经很有成效。初来日本的外国人一定会发现,日本街道干净到光着脚走都可以。也会为街道没有垃圾桶而烦恼,而这何尝不是保持城市风景的好办法呢?一张美照上出现一个脏兮兮的垃圾桶,确实有煞风景。垃圾分类回收是让城市变干净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日本的街道没有异味,看不见蚊蝇,会觉得生活环境很舒适。这都是缘于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自然没有蚊虫的滋生地。
怀念不如行动。总有一天,哪怕走在中国三线城市的街道,也不再有脏兮兮的垃圾车,成群的蚊虫,肆意横流的脏水。到时候,扔瓶子时潜意识会告诉你,这个瓶子,应该分三步扔。
日本街景
参考资料:
日本の廃棄物処理の 歴史と現状.(日本)環境省
日本のゴミ問題について.跡見学園女子大学
垃圾分类政策?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垃圾分类的好处:1.减少土地侵蚀
2.变废为宝
3.减少污染
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快递包装纸是其他垃圾/干垃圾)、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暖瓶等。(镜子是其他垃圾/干垃圾)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它垃圾”。玉米核、坚果壳、果核、鸡骨等则是餐厨垃圾。
卫生纸: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烟盒等。
餐厨垃圾装袋: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餐厨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果壳:在垃圾分类中,“果壳瓜皮”的标识就是花生壳,的确属于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也归类在“厨余垃圾”。
尘土:在垃圾分类中,尘土属于“其它垃圾”,但残枝落叶属于“厨余垃圾”,包括家里开败的鲜花等。
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
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现在每个月要生活费6000元?
你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4000块钱,家里孩子大二每个月要6000块钱生活费。这哪里是养了个孩子,简直就是养了个败家的祖宗。
大二的学生,一个月要花6000块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他绝对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基本上每天都在花天酒地,想着法子的去玩。
这种孩子,你不让他饿半年,他都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赚钱的不容易。
正常情况下,一个大学生一个月2000块钱,足够满足生活开销了我自己就是从大学时代走过来的,对大学的生活开销,最是清楚。只要读的学校不是民办本科,学校都是享有教育部的补贴。
学校里食堂的饭菜,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食堂每年都能从学校拿到补助,根本就不需要去赚太多学生的钱。
像我读的学校,很多吃食至少要比外面的市场价便宜1/3以上。学校的食堂,除了烟酒等特殊消费品外,很多零食水果也比外面便宜。
我读大一的时候,有个大三的学长,大量的套购学校超市的几种零食,然后再转手卖给学校外面的网吧超市。这个事情一直做的很隐秘,直到有一次这货喝多了,自己说了出来。然后就被同学举报到教务处。
学校教务处的老师也很震惊,碍于他的经商头脑,最后只给了一个警告处分。
但是,从那以后,学校的校园卡消费进行了限制。每天限额200块钱,一个月限额3000块钱。
像我读大学的期间,每个月吃饭的钱600块钱足够,然后其它的一些消费、生活用品、同学过生日啥的,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000块钱。
如果一个学生,每个月花6000块钱生活费,要么就是他从小家庭富裕,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要么就是在大学的时候,每天就忙着攀比炫耀,啥正事都没干。
大学出来后,就只有两种人:要么是垃圾,要么是优秀。一个只知道攀比,不管家里实际情况,一个月要花6000块钱的学生,绝对属于垃圾那一类。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一个老师就说:在大学里面毕业的人,就只分为两种,要么是垃圾,要么是优秀。
老师让我们自己心里衡量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并且告诉我们,如果觉得自己属于中间的那种,既不优秀,也不垃圾,那其实就是属于垃圾。
经常听见很多人说,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还能省下不少钱。
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都难的学生,要问下他们自己,大学四年的时候,你都在干了些什么?
是认认真真的读了四年,还是啥也没学完了四年?
我读的是金融专业,一个班里有30个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五个学生被银行校招,并且保证网点负责人的岗位。
另外还有几个同学考研究生,还有几个考公务员。
剩下的将近一半多的学生,都是两眼抹黑,不知道毕业后能干嘛。为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这就和大学四年到底都干了什么有关系了。
就比如说银行过来校招的,条件非常苛刻:大学四年没有挂过科,每门学科不得低于70分,另外还要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的。
我就很幸运,自己三个条件都符合。后面进银行,没做过一天柜员。一进去就是跟着理财经理实习,两年后调成网点负责人。
虽然这个岗位也不咋样,但是能让我在省会城市买的起房子、付得起首付。能让我凭借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三口。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一个在大学里每天把心思都花在攀比上,自己父母一个月工资4000块钱,他却要花6000块钱的人,不但是败家,而且是没有任何的出息。
可以预见的是,大学四年除了攀比,他啥也没学到。等到毕业的时候,估计就会在抱怨社会不公平。搞不好毕业以后,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是要啃老。
一味的宠爱就是再害他,你可千万不能心软。
把他的生活费控制在2000块钱以内,或者是两个月不给他打生活费,饿 他一下,说不定就清醒了对于子女不能溺爱,都已经读大二了,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每个月工资就4000块钱,拿出两千块钱给他作生活费,已经算是很称职了。2000块钱一个月,完全够他吃饭的钱。如果他想要过奢侈攀比的生活,那就让他自己去挣钱。
我读大学的时候,大一刚读两个月,我爸妈就离婚。没有一个人管我,也不给我生活费。
要是一般人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办?还不得哭天抢地,感觉没活路。但是,我就是凭借自己兼职打工,读完了大学四年。
大学里课特别少,我一个星期出去发三天传单,每次100块钱。一个月下来,我就能挣1000多块钱,就足够吃饭的钱了。
大学四年的寒暑假,我从来没有回家一次,全都在外面打工。像第一的寒假,我在快餐店上班,白班接着晚班,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挣了将近6000块钱,比店长的工资都要高。
暑假的时候,在一个同学家的面包店打工,两个月也挣了6000多块钱。
一年的学费住宿费有了,生活费也有了。我凭借自己的双手,大学四年过的不比其他同学差。就是玩的时间少了一点,辛苦一点而已。但是,也收获更多,一切都很值得。
还是那句话:溺爱就是放纵,溺爱就是在让他走上一条不归路。一个月就给他2000块钱的生活费,或者就停两个月的生活费,让他饿一饿,脑袋或许就清醒了。
自己父母一个月工资4000,他却要6000块钱生活费。大学啥都不干,天天学着别人吃喝玩乐和攀比。这哪里是养了一个儿子,这是上辈子欠他的,这辈子养了一个败家的祖宗。
关于【上海进口包装纸怎么用】和【垃圾分类后是怎么回收处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