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月饼的包装纸,在六七十年代过年走亲戚?
题主你好,我是汶水田野,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提到六七十年代走亲戚这事,我感觉应该提一提,写一写。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那时的生活,好多都不理解。对于那时的生活,我还是记忆犹新的。尤其是过年,最兴奋的当属少年儿童了,可以放炮仗,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好吃的,最高兴的要属跟着大人走亲戚了。
六七十年代,那是人们在经历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后面临的生活困难时期,老百姓的日子那叫一个苦,粮食产量极低,还要保证上交国家和集体,真正分到农民手里的,只能维持大半年的吃饭。因此,老百姓不得不节衣缩食,想尽办法弄些树叶、菜邦、菜萝卜樱子、萝卜干、地瓜秧子、地瓜干等凉晒起来,解决缺粮时的饥慌。平时,就只有玉米面和各种落菜混吃,小麦白面粉那是只有在过年才能免强吃个三两频的高标准享受了。
记得那时侯,每到过年,生产队会杀一头猪,分给社员们过年,一户也就分一斤多肉。再就是每户分得二十多斤小麦,母亲们就抽闲时间用石磨磨成面粉准备过年,还要分出白面和混面;再加上每户分得十几颗大白菜,过年的东西也就基本准备齐了。肉和白面也就是年三十晚上能吃一顿,其余的就准备年后侯客了。
那时侯,小孩们最高兴的事是年后跟着大人们一家一家的走亲戚做客人了,因为,这样可以天天有好吃的,还会有磕头钱。走亲戚的礼品那是与现在的无法比了,由于那时生活家家都很困难,亲戚之间平时都很少见面,因此,都非常重视,礼品也就会宁可自家少吃点,也不能太寒酸。但是,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样,由于是大集体时代,没有穷死的,也没有富裕的,大家的生活差距不大。家家拿得出的就是白面馒头五六个;口酥饼干一包,用包装纸手工包制,上面压上一条红纸,以示礼品;挂面一捆,就是现在的细面条,二十多公分长,鸡蛋那么粗一把,九把成一捆,同样上面压一条红纸,以示礼品;再样就是一斤油条,年根底用小麦换的。就是这几样礼品,年后是走了这家串那家,到后来,挂面和口酥饼干都不完整了,成了碎品。这时,大人们才啥得让爷爷奶奶们吃,也没有小孩的份,爷爷奶奶们就偷着给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吃了。
那时,由于老辈们人口多,所以家家亲戚也就多。从大年初二开始,除了走亲戚就是在家侍候客人,一至到过了正日十五,生产队里开工,才停止。那时侯,跟着大人走亲戚都是两条腿跟着跑,近的五六里、七八里,远点的十多里地,可也得走着去,大人们用一个玉米皮编的蓝子,装上四样东西,上口盖上块干净毛巾,手提着就走起来,到了亲戚家,最高兴的是长辈们给磕头钱,现在叫压岁钱,可没现在这么多,多的也就是二三毛线,少的也就一毛钱,但也有不给的,那就是亲戚显得较远的婊了再婊的亲戚。
那时候,不知啥原因,家里来客人,妇女和小孩是不允许和客人块坐在桌子上吃饭的。只有父亲、爷爷奶奶这一级别的才有资格陪客人喝酒、拉呱、吃饭。女人负责做菜做饭,小孩负责端盘子上菜,完了,只能在饭屋里等客人吃完饭后,吃他们剩的菜汤子。那时,本来条件差,来客也就是大白菜变着法的炒几个,再就是豆制品:豆腐、豆腐皮,好点的家庭会买点小鱼吃。所以,这五六个菜,等客人们吃完也就剩下菜汤子了,这样,小孩子们也很是高兴,毕竟还是有油份的,比吃咸菜好多了。
往事不堪回首,一慌半个世纪已走过,现在的生活,今非昔比。鸡、鱼、肉、蛋、奶是满足供应,新鲜的瓜果蔬菜四季不断,各种山珍海味是玲啷满目,白面馒头没菜就着都咽不下,生活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这些变化得易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约建立;得易于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生活的关注、关心、关爱所致;得易于中国共产党一代一代的坚强领导所致。我们应该有所知足,有所感动,更有所感恩。因此,如今的年轻一代,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不要怪罪老人们对你们大手大脚的花钱的多嘴多舌,为了下一代,为了明天生活的更加美好,我们仍需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今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仍需努力工作,砥砺奋进。
纸包月饼怎么包成四方形?
把月饼放在正方形油纸的中间,然后四个角相对而折叠,然后用绳子帮个蝴蝶结,放入包装盒或包装袋即可。如何挑选月饼包装纸:
月饼包装纸由于其包装月饼等特殊性,质量保证是很重要的:
第一招:查。查产品的标签及标志。首先查看是否标明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还要细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另外还要看是否标明产品执行标准、净含量等。在选购月饼时,建议消费者去正规商场、超市或者厂家购买。
月饼最好吃的口味是什么?
甜味
你遇到过哪些熊孩子?
分享一个在小公园里看见的事情吧。在路边健身器材那里有一个滑梯,有几个小朋友在玩。一个小女孩(目测4-5岁)刚刚爬上滑梯想往下滑的时候,后面一个目测岁数差不多的小男孩一把拽住小女孩的手臂并冲她吼道,我先!小女孩有些委屈地说,是我先爬上来的呀。争执了几句之后我看到那个小男孩把小女孩直接从滑梯上推了下去,小女孩重重地摔在地上,所幸没有受严重的伤。小女孩的哭声马上引来了她的家长,她家长问她是怎么摔的,她也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哭。旁边有小朋友指着推她的那个小男孩说是他推的,而那个小男孩面对小女孩家长的责问居然满不在乎地说谁让她不让我先滑的。然后愤怒的小女孩家长带着这个男孩去找他的家长,然后的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想想也知道,能教育出这种一言不合就出手伤人的孩子的家长能是什么好人。
我从小站截来一篇真实的故事,在故事之前先说一句——我以前短暂参与过教育行业,我非常非常赞成、支持这个说法:没有熊父母,就不会有熊孩子。而且,这里的“熊父母”,更多的是指“很熊很差劲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说人家父母就一定品德不好。老实说,父母品学兼优、气度高雅、为人诚恳的,却带来个不学无术、撒谎耍赖的小孩的例子,多得是。
不速之客,非常标准。
临吃饭了忽然一老一小进门,老头不算老,65岁,后面的小孙子7岁。7岁,这是一个让我想一想就自然而然生出童真之心的年龄,是一个太纯真太可爱的岁数。问题在于,有时候,童趣与“熊孩子”也就是一线之隔,杀伤力能大到彻底破坏我对“7岁”这个懵懂年岁的好印象。
一进门,父母乍逢其变,肯定是立刻寒暄,然后加紧忙饭忙菜,整治出一桌能够待客的菜肴。很快宾客上桌,午餐结束后,大家都在客厅。老者坐着扯几句闲话,和父亲抽抽烟。1年级的孩子却无法让人不注意他——拜物质条件的进步所赐,他实在是比我读书时所见3年级的孩子都高大壮实,存在感尤其强烈。
饭后他抄着电视遥控器,直接跳上沙发,恣意地翻滚起来。茶几上放着一只零食盘,和一叠三层的月饼盒,专门放置零食的。只见小孩在沙发上换几个姿势揉了揉,腻了,从乱糟糟的沙发上坐起来,一伸手拿起了零食盘上的一包糖果,直接面对爷爷问:“这是什么?”老者还未答话,我妈不好意思地介绍:“这里面是糖果,我家孩子大了,零食不多,只有些糖果巧克力,你还喜欢吃啊?” 小孩一声不吭二话不说三指用力,撕开包装,定睛一看,乃是他从未见过的,当年风靡一时的85--93后享用过的——钻戒糖!可惜这位05后不会有惊喜之心,而是一口直接咬碎了一大半,嚼了。当年咱们套在手指上的钻戒糖,乐趣远超过甜味。吃完这只钻戒糖,包装纸一扔,拿起旁边一袋包装一模一样但是颜色不同的糖果:“这是什么?”他爷爷说:“刚吃完饭,怎么连着吃糖!” 我妈这时略有坐不住,因为这糖只有两颗,虽然不值钱(很不值钱,一块五一颗),但是我好友从外地带来的(现在城里挺难买到的,老事物了)。我妈笑着说:“哎,还是那个糖,是我家XX的朋友从外地带来的。。”小孩子继续:“这是什么?” 我这是恍然大悟,敢情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口语暗号,“这是什么”实际等于“这个我要了”!
————他爷爷立刻说:“哎那你就吃吧,反正他家也没人吃!” 此言一出顿时语惊四座!整个客厅都尴尬了几秒钟。神一样的临场发挥啊,平日里的溺爱过程中显然已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反正,他家也没人,吃。” 嘿嘿,这位爷,我赞您一个,太棒了`!
一时间客厅里只有小孩子一边爬上爬下一边吃糖的声音,我爸为了缓解气氛,又递了支烟,和老者抽起来。没两分钟,小孩吃完了钻戒糖,拿起遥控器将电视声音放至最大,客厅里震耳欲聋的喧哗声中总觉得潜藏着说不出的微妙。。。忽然小孩从月饼盒中翻出了一大块平板装的巧克力,好奇地看着包装纸,不用说,又大声问:“这是什么?”他爷爷看了一眼,说:“这是巧克力。”
我妈欲语又止,到底是忍住了。这块巧克力比一般成年男人的整只手还要大一点,也是碰巧我一位朋友刚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昨晚刚送进门,我还没来得及打开。我妈肯定也是想,算了,千里送鹅毛,情谊是蛮重,但好歹就是块巧克力,这年头谁都吃过,别太稀罕。于是在无人开口中,小孩子不发一言直接撕开包装纸,我妈趁机拿过遥控器跑去调低电视的声音。没两分钟回头看,巧克力的包装纸已经飘然被丢在地上,完全无法理解怎么会有饱餐一顿后还能以如此神速吃下这么大一块巧克力的好胃口。。。。。。他竟然全吃光了。。。吃光了。。。
由此开始,我重点观察此幼小神兽,试图从中发掘出一点有趣的细节。事实证明我成功了。
没多久,该小孩打开月饼盒的第二层,里面满满盛着各式糖果巧克力,这回不用多问了,直接开吃。他只拿费列罗的金球状的巧克力(恕我土鳖,真不知道这学名是什么)吃,其他糖看了看,不碰。吃了两个之后他爷爷说了句:“刚吃完饭,吃这么多巧克力干什么。少吃点。”小孩子不乐意了,撅着嘴往后一仰靠在沙发上,眼睛转来转去。根据我的常识吧,这应该是在想事情。
果然,短短几十秒后,他眼睛往所有人身上瞟了一眼,身体缓缓前探,右臂一挥,哗啦!三层月饼盒全部摔地上,撒的一地都是。所有人都惊得回头,他天真自然地说我不小心碰倒的。抢在我妈去帮忙收拾之前就立刻蹲在地上快速收拾起来。我偷眼观看,他动作看似快速,实际上眼睛一刻不停地在乱糟糟的地板上划来划去。好玩的是他极其有条理地将糖果都大把大把抓起来丢进月饼盒,而一地糖果中夹杂的几颗金灿灿费列罗则被非常隐蔽地用右手捡起来搁在了身后,我家费列罗不多,所以捡半天动作放满了,他身后也就藏着3颗。于是退而求其次,他的捡拾动作明显放慢了,从地板上的各色糖果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就藏在身后,大人们都看不见,其他糖果全部丢进盒子端上桌。这份不动声色的机智,这份煞有其事的演出,天赋肯定是远胜黄晓明了吧 。
出色的演艺事业结束后,他揣着自己精心挑选偷偷收藏的巧克力,开始对茶几上最后一个盒子动手。这个很大的巧克力盒子装饰华美,但是——里面放的不是巧克力,而是一些日常用品。他一开始动作幅度很小地偷偷扒弄,后来死活打不开,干脆就拖出来拿到沙发上,几乎是四肢齐上,狠劲儿掰,但这玩意实在是没啥用,估计都卡住了,他忙活半天都掰不开,一怒之下重重往茶几上哐当一扔,大声嚷嚷这儿有什么好玩的!爷爷我要走! 老者正和我爸聊着,于是安抚他说稍微过一会儿等爷爷说完话就走。
这孩子立刻发现新大陆,直接堂而皇之蹿进了我的房间。第一时间把书桌上的各种玩意先拿出来翻一遍。我妈不放心,因为我桌上的书籍资料还有mp3之类的东西挺多,万一弄乱了肯定是影响我事情了(想必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丢的东西,看着再乱,实际上办事时挺顺手。而关心我们的父母一旦好心给收拾清爽了,那就处处不顺手了,更何况给传说中的熊孩子给蹂躏一遍)。
这时候孩子依然体现出已经表现出来的诸多特点。比如我笔筒里插着好几支毛笔,他第一时间就抽出来摆弄。小孩子么,肯定是从最大最长的开始玩。我的几支毛笔都很旧了,他拿在手上摆弄几下,并不说话。一直上上下下玩到我最后两支买来没用过连笔头都没泡开过的新狼毫,招牌式的活儿出现了——一回头,对着客厅里的爷爷大声喊:“这是什么???”这别说我,估计连我妈都看出这位小爷的语言习惯中有什么含义了,你刚才玩旧笔玩半天不吭声,这拿到新的就开问?难不成这几只毛笔长得有多不一样?于是我妈笑着对他说:“这是毛笔呀,是写书法用的。。你没有看过吗?”小孩根本无视我妈~!执拗地继续问:“爷爷,这是什么?” 老爷子终于探头看了眼,说:“这是毛笔,你别弄人家的笔,你不会用。”小孩拿着新的两支毛笔看了看,丢在桌上,开始俯身开抽屉,翻弄里面的东西。我几个抽屉里东西相当多相当乱,他其他的都是翻翻弄弄就丢开,唯独翻到个我小时候玩的橡皮球,晶莹剔透弹性很强,立刻回头喊:“这是什么?”我妈连忙说:“这是小球,可以弹着玩的,你要不要玩?”小孩不说话,不一会儿又翻出来一个差不多的球,颜色不同,立刻又来一句:“这是什么?”我妈说:“这是和刚才那个一样的啊,都是小球。”
估计我妈已经摸索出对答经验来了——有些小孩子的习惯无非就是太上皇气派:我问一句“这是什么”,任何人就应该立刻连滚带爬地将小爷看中的东西给殷勤送过来,别烦爷把话说那么明白。 那既然如此,我就殷勤回答,保准答得知识全面介绍详尽,至于您的“言外之意”,咱不是公公,更不是爷爷,没法儿领会。
我的房间不算大,但是书柜、抽屉多,电脑也在。之后的“这是什么”也响起过数次,不说了。终于老者聊完了天,要走了,喊孩子出发。这会儿倒是孩子不肯走,在房间里翻得正欢,我妈就伺候着,您爱翻翻,不计较!但是我照顾父母的面子也有个限度,只要给你弄坏了我房间的那么多玩意,我就一改平日模样,管你是谁宠大的,照样儿飙一出无产阶级专政来治治你!!
(还真有点怀念我爸这个老梗,作为政治笑话高手,从小我一但流露出犯错苗头,我爸就煞有其事地“警告”我:“你再敢调皮,当心我给你来一出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当心我让你尝尝无产阶级专政!” )我觉得遇到熊孩子首先做到的就是不要怕,第二,就是不要接受“他还是个小孩子,不懂事”或是“小孩子都这样”等这样的说法。第三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态度,绝对不妥协。前一阵去旅游,在火车上遇见了两个熊孩子,坐在我前面那排,开始的时候不觉得,小孩子都爱闹,闹个一会就会累。路程一共5个多小时,开始的一个小时还能好,再后来的一个小时,他们父母和亲戚还陪着他们一起玩,后来就越来越吵,就有别的人跟熊孩子的父母说,让他们稍微管一下,因为车上别人家的小孩要睡觉。结果熊孩子一看是外人说,就跟炸了一样,在座位上又吵又闹的。父母象征性的说了一两句,然后就跟别人说,你看我也管不了。就任由两个孩子继续闹。后来我觉得实在有点太过分了,就跟那个熊孩子爸说,你能不能管管你家的孩子。熊爸说,他是小孩子,小孩子都这样,管不了。我说,这车上也有别的小孩,人家怎么都好好的,就你家孩子闹。熊爸解释到,你以后有了孩子你就懂了。我回他,以后有了孩子我会不会懂我不知道,我不过我现在就明白,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然后熊爸表示因为我没当过父母,不想跟我说话。这会边上的乘客也都一起声讨那个熊爸。熊爸一直没怎么说话,也没有管过那两个熊孩子。而且熊孩子看见事情越来越大,还挑衅的看着我们,越来越闹。正好,有个乘务员过来,我就直接跟那个乘务员说,麻烦叫下乘警过来吧。他家孩子制造的噪音严重的影响他人。乘务员正要去叫。熊爸怕事情闹大,就带着两个孩子去过道。半个小时后回来,两个熊孩子就乖乖的了。
其实,小孩子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家里宠着才会有坏习惯。并不是管不了,而且当家长的不想管。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生孩子不养,还不如拿那十几分钟干点别的呢!!!关于【怎样制作月饼的包装纸】和【在六七十年代过年走亲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