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兴趣,培养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在于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观察审题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对各种关系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但是,过多的机械训练不仅加重学业负担,扼杀孩子学习的热情,同时僵化孩子的思维。因此,一味通过做题来提高数学成绩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Q7 数学: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吗 Q8 英语:字母不教了,孩子能够记住单词吗 一年级英语教材中没有字母学习的内容,要到二年级才正式开始认读字母。为了帮助孩子能熟练地识记单词,老师通常会把课文中枯燥独立的单词和句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串成一个个小故事,这些单词和句子在故事中将反复呈现。每个故事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根据设定的故事情节,已学句子和单词也会有的放矢地与新学单词句子结合,不断地呈现。因此,孩子在不断的练习巩固中,是能记住单词的。 Q9 英语:一年级英语教些什么 老师会教一些基本用语和简单日常对话,每单元还有4个左右的单词,要求孩子能看图认读单词,能和同伴或老师进行简短的对话,如问早问好,表达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Q10 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要背诵吗 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孩子主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朗读来获得良好的语音语调,在故事儿歌游戏等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语感,所以朗读和背诵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尤其是Say and act和Listen and enjoy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可以背一背。当然,更提倡低年级用诵读演读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背诵,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浓。 Q11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吗 这是一门结合孩子生活实际,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孩子良好的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Q12 自然:自然课就是了解一些自然界的常识吗 这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标是引领孩子亲近自然,感受科学,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究自然的兴趣,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还有的学科老师会布置一些需要一定时间观察记录的长周期作业。比如自然学科的回家作业,可能是观察某种植物或者动物的生长状况,要求孩子每天进行观察,并用图画照片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 Q18 新名词:什么是“学习准备期” 为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市教委规定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后的2-4周为“学习准备期”。这一举措,意在促使教师放慢教学节奏,实现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适应的“软着陆”。 学习准备期的课程主要由学科课程和学校综合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着重围绕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语文安排几次综合游戏活动,从听说读写问等方面介绍学习好习惯,识字好方法,以及写好汉字的注意点等;数学课程安排“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初步明确数学课堂“听”“说”“做”的常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外语课程通过开展“听听唱唱”“说说玩玩”“说说做做”“听听演演”等游戏安排教学活动。 学校综合活动重点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师生交往等,设计和开展教学。老师通常会带着孩子参观学校的各个场馆和专用教室,既让孩子们熟悉新学校的环境,又激发起孩子们热爱学校信任新老师喜欢新同学的情感。 至于学习准备期之后的学习,学校和老师会系统把握和整体设计,不必担心造成“前松后紧”的现象。 Q19 新名词:怎样理解“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教学的提出,是针对当前学前儿童“抢跑”,即过早过多地进入学科知识学习的现象而言的。 “零起点”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时,不需要以任何的学科知识积累为进入条件和基础。在知识上,“白纸一张”的孩子即可进入学校学习。只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完全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老师在教学中,不以部分孩子可能已掌握的知识多少为教学起点,而应结合全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开展教学。 所以,孩子在入学之初不识字不会读汉语拼音不会做加减法不认识英文字母,都是没有关系的。市教委要求所有学校的老师都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不能因为班中部分孩子的“抢跑”,就拔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难度。那种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的“负责行为”,实际上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不尊重。 Q20 新名词:等第制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除等第评价外,所有学科还要提供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语。 Q21 运动能力对学习大有帮助吗 脑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手巧才能心灵”。孩子的大脑如同一棵小树,在早期,它的神经细胞并没有枝繁叶茂,运动所带来的丰富的视听触觉等感知刺激如同阳光,能促进其大脑神经细胞枝繁叶茂,形成沟通顺畅的网络,促进这棵小树茁壮成长。经常运动,能在孩子促进大脑发育的同时,提升心肺机能,帮助身体发育。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为其终身高质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Q22 运动能力对学习大有帮助吗 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应该得到放松和休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运动健康有活力的好榜样,激发孩子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体育锻炼习惯,让这样的好习惯带给孩子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使他受益终身。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了解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参与到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和孩子共同商定每天运动的时间,至少15分钟,如能制定运动记录表,更能直观反映孩子的锻炼过程;除了和孩子一起锻炼外,也可以用照片录像等方式将活动场景记录下来,一起分享运动的快乐…… Q23 适合孩子的运动有哪些 巧用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各项运动:上下学路上,让孩子背起小书包,和家长一起来个负重跑;路过小区运动场,各个器械玩得转;爬爬楼梯,学学登山运动员不断创造新高度;学习间隙,家门口开个小型亲子运动会,跳房子踢毽子拍皮球跳绳,全家玩得乐融融;扫地抹桌子理台面收叠衣服,争做“理家小达人”…… 随着孩子成长,孩子更需要的是针对性训练,比如:游泳跑跳攀爬球类运动;一些精细小运动,常常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折纸夹弹子玩玩软陶橡皮泥,培养想象力,锻炼手上的肌肉群,还能提高审美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Q24 该如何安排合理的休息 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应该得到放松和休息。家长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加强运动,保证健康充足的体能,同时提供均衡的营养,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孩子,其注意力自觉性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差于睡眠充足的孩子,男生尤甚。 让孩子就近入学,每天能多睡“一小时”;把引发“垃圾睡眠”的电子屏幕请出卧室;养成孩子按时入睡,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一般晚上9点前入睡,6点左右起床,保证不少于9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对于一年级孩子,建议家长准备一间安静温馨的房间,选购一些孩子喜欢的绘本读物注音读物,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确保至少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家长应借助有趣有益种类丰富的图书,激发孩子阅读的浓厚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并在亲子阅读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 Q28 孩子一旦出现哪些不适应,家长务必引起重视 一年级新生多多少少总会有些不适应的表现,例如怀念幼儿园生活,偶尔抱怨小学没有幼儿园轻松……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只要不影响学习生活,家长一般无需焦虑,因为这只是孩子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不过,若是出现以下情况,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不愿意上学。孩子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住家长不放,嚎啕大哭,老师劝解也不起作用。有些则会在出门前愁眉苦脸,告诉家长这里难受那里痛,寻找种种理由以逃避上学。 在集体中自我封闭。开学一个阶段后,还是没有和周围同学热络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与同学说话,更不敢与老师交流。在同学中显得紧张自我保护强,没有朋友,离开学校与父母一起时才感到安全。 对成绩过于敏感。每一次测验甚至小练习都会特别紧张,总是要求自己获得一个好成绩,对于作业要求特别高,例如写字时哪怕一个笔画不到位,也会反复擦反复写。 Q29 如果孩子出现了入学不适应,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如果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的入学不适应,除了少部分是由生理因素引起之外,还要考虑是否和不当的教养方式相关。 假如孩子对成绩过于敏感,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当然,家长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不要把成绩与升学工作甚至孩子的一生简单划等号,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斗志,甚至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痕。家长不仅应帮助孩子在每一个成绩中实事求是地发现不足,更要寻找长处。 Q30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 面对孩子入学后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情况,不少家长会深感压力。此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极其重要。 首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他的想法全部说出来,观察孩子在诉说时的表情体态等一切细节,不急于评判,否则孩子很容易结束和你的对话。 其次,认同孩子的感受。这不仅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还能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后续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与老师保持积极沟通。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只有与老师有效沟通,才能让家校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客观的认识。家长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不是所有孩子的优点都会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努力发现自己孩子的可爱之处,将有利于家长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