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征士兵原本的17年服役期缩短为4年,相当于印度军队每4年实现一次“大换血”,大大提高了年轻化程度。 按照印度陆军参谋长潘德的说法,改革生效后,印度陆军的平均年龄将从32岁降至26岁。 士兵年轻化,当然有利于学习新技术,提高战斗力。 二是藏兵于民。 退役军人,经受部队严格训练,纪律严明,执行力强,能够迅速投入战斗,是一股强大的国防力量。 印度缩短士兵服役年限,间接扩大了退役军人的数量,也是在藏兵于民。 三是省钱。 一国军费之开支,一般由人员费用,装备采购和日常训练三部分构成。 其中,最大的支出,即为军人工资,养老金等人事费用,约占军费的一半以上。 庞大的人事费用,大大挤占了装备采购的支出,最终影响的是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印度的兵役改革,亦有弊端。 其一,4年的服役时间,确实有点短了。这么短的时间,士兵无法获得足够的训练,进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其二,在军队服役的4年,是与社会相对脱节的4年。在军队服役4年后,退伍军人再重返社会找工作,难度很大。 如果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这些退伍军人很可能成为不安分因素。 印度内政部和国防部承诺,将各自为“烈火之路”退伍人员提供10%的新职位配额,并将招募年龄上限从21岁提高到23岁,但只限今年。 兵役改革,看似是一个国防问题,其实是一个民生问题。 印度人更是将公务员,当兵看作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退一步说,砸了军人的“铁饭碗”没有问题,但至少要再架“一口锅”让老百姓吃上饭。 目前,印度没有架锅,也没有足够的饭碗。 诚然,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年轻人更是国家发展的人口红利。 然而,只有一国的发展,能够吸纳年轻人就业,年轻人才会成为发展的人口红利。 反之,如果年轻人长期找不到工作,流离失所,那么,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最终引发混乱。 就业为民生之本,饭碗是大事。 对印度,对其他国家,都是如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