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一打开,窟窿就掉在后面了
四川出身的张先生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他买了一个50元的盲盒,据说可以在一个盲盒App上拿出50元到9999元的商品。“打开的商品是耳勺,电商平台上几块钱就有卖,”张先生说。
——东西错了,“乌龙”的百叶窗不时出现。“打开一个盲盒让人感到寂寞。”江苏籍颜女士说,下载某个盲盒App后,她打开了一个500多元的盲盒,打开了官网上4000多元的戒指。
另外,从用户那里“打开的智能体重计送到的是枕头,客服不回复也不处理。”“推出阿普尔华为手机百叶窗后,诺基亚老式板砖机送来,平台不应对7天的无理退货。”。
——真假难辨,假货充真。
[新闻早知道]
广东的刘先生说,他在某个盲盒平台上开了一款品牌饰品,官网售价数千元。刘先生觉得很奇怪,走访了发货地后,没有找到相关企业或仓库。随后,刘先生将首饰送到专业鉴定机构,查清真伪。检测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不符合品牌/厂商披露的技术信息和技术特点”。“2020年以后,盲箱诉讼屡见不鲜。”。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和小同介绍,有商家将三无产品、残次产品或滞销产品以盲盒形式投放市场,盲盒“拆开一次就知道”的特殊属性据说这是不良业者不退货的借口和问题产品的遮羞。
删除网络盲框中的监视盲区域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网络盲箱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外部监管要与平台经营自律相结合,防止网络盲箱成为网络的“韭菜箱”。
——为经营盲箱画上“红线”。今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上海市百叶窗经营活动合规指南》,规定百叶窗商品的实际价值应与销售价格基本相当。一款盲箱商品的售价一般不超过人民币200元。不能以打折、回购、换购等方式被拒绝,也不能故意推迟发放盲箱。
——加强盲箱应用线上监管。秦裕斌认为,对于离线,在线盲箱经营者更容易通过后台操作改变提取结果,随意调整提取概率等引导消费。“市场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平台要保留抽取概率设置,抽取结果完整记录,同时建立健全在线动态巡察和监管机制,对不符合经营要求的商业主体要限期整改关闭。”秦裕斌说。
兰天鸣
发表评论